2019-07-25
人們常說“好酒不上頭,上頭的不是好酒”。白酒喝后上頭、口干有多方面原因,其中一個是喝到了假酒、劣制酒。可是千萬也不要認為不上頭的就一定是好酒,看完這篇文章您就明白了。
最近幾年來,網絡平臺上火了幾款酒,估計這幾款酒就被珍藏在你的酒柜上面。第一個是泥土埋藏酒,一個號稱在泥土里埋藏了多年的酒。第二個是發霉洞藏酒,在溶洞里藏了幾十年的酒。
2019-07-25
到了元朝才出現了蒸餾酒,但釀酒工藝還是在純糧之中加入大曲、小曲或麩曲,然后在窖室中進行發酵,到了一定程度后糧食中的糖分會轉化成乙醇,酒漿初成后再進行過濾,入酒甑蒸餾。酒甑在古代又叫天鍋,形狀像個大蒸籠。在鍋中燒水,將加了曲精之后的酒糟放入到蒸鍋里,用鍋爐往蒸鍋里壓住蒸汽。乙醇的沸點是78.3度,而水的沸點是100度,所以在用蒸汽加熱的過程中,
2019-07-25
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”品酒也是同樣的道理,我們必須將自身的感官敏感度提升到精湛的程度。所以第1課便是從視覺、嗅覺、味覺開始,暫時不深入探討白酒的風味辨別。從視覺角度,我們需要通過眼睛去觀察白酒的色澤與外觀。首先,選擇適當的環境很重要——安靜、干凈、明亮是最基本的要求;其次,選擇適當的容器進行觀察。普通情況飲酒不分器型。但若是進行白酒品鑒
2019-07-25
時下,消費者對白酒的了解越來越多,即便是一般消費者,也知道長期喝酒精勾兌酒對身體不好。因此,看到白酒標簽上標有糧食名稱,便高興不已,大呼:“好酒”!那么,糧食酒和酒精勾兌酒有哪些不同呢?我們說糧食酒好,又好在哪里?
2019-07-25
原酒釀造出來,接下來的關鍵便是勾調了。很多人對白酒勾調沒有什么太大的概念,總覺以為“勾調”就是“兌假酒”,其實,勾調是白酒生產的一項非常重要而且必不可少的工藝。簡單說就是白酒剛釀造出來以后,不同車間不同班組出的酒味道是不一樣的,需要靠勾調協調其口感和香味。而勾調也不是簡簡單單的理解為向酒里摻水,而是包括了不同基礎酒的組合和調味,是平衡酒體,使之保持獨有風格的專門技術
2019-07-25
隨著經濟的全球化,西方文化開始不斷涌入國內。洋酒,也慢慢開始走上中國人的餐桌。那么白酒與洋酒,中國人究竟更適合喝哪種呢?最新科學研究表明:中國人的體質更適合喝白酒。又有什么科學依據呢?歐美人從小攝入牛肉和牛奶,高蛋白營養物的攝入量遠大于中國人,陽氣偏盛,有更充足的熱性驅逐寒氣,所以不太怕寒邪侵入。而中國有著數千年的農耕文明,人們從小吃谷類、蔬菜更多,熱量偏少,陽氣偏弱,這就造成當前的中國人,不管大江南北,大都是虛寒性體質。